![](/themes/default/public/img/qq.png)
發布時間:2009-12-18 10:01:37
“污水凈化蚊蠅少,垃圾糞便變成寶。”這是日前在鼎城區灌溪鎮崗市村景象。今年,該村實施了農村清潔工程,農民生產、生活和當地生態環境都得到了明顯改善。據農業部門介紹,像這樣的清潔示范村,我市目前已建成45個。
農村清潔工程是以“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突破口,構建并逐步形成農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務的農村物業化管理和服務機制,以達到改善農村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的目的。常德從2006年開始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先后建成了桃源大理平村、鼎城荷花堰村、漢壽南臺村、津市同心村、安鄉出口洲村等45個清潔示范村,其中39個村為省級農村清潔工程建設項目,另有6個村為村民自發性清潔工程建設村。我市農村清潔工程以“清潔生產、清潔生活、清潔庭院”為主線,在生產環節,重點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稻草還田、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和糞便處理利用技術,確保農產品增產增效與質量安全;在生活環節建立“三池一站”,即農田廢棄物收集池、生活污水凈化池、廢棄物發酵處理池、物業管理站,提高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在庭院環節,整修入戶路、戶間路以及房前屋后的禾坪,連通村內管網和戶內管道,讓雨水與污水分離,優化了農民居住環境。
目前,已建成的示范村內常年干凈整潔,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農民生活習慣更加健康,過去房前屋后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的狀況已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