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mes/default/public/img/qq.png)
發布時間:2012-10-19 13:59:04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排放量也迅速增加,垃圾包圍城市已嚴重制約城市經濟的發展與人民健康安全。在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上,各種資源正在不斷減少,但垃圾這種“放錯地方的資源”卻是唯一在增長的資源,城市垃圾被譽為“城市礦藏”。
許多國家已不再僅僅是停留在如何控制和消毀垃圾這一老問題上,而是采取積極的態度和有力的措施,著手科學地處理、利用垃圾,將垃圾列為維持經濟持續發展的“第二資源”,向垃圾要資源、要能源、要效益。一些垃圾處理工廠近10年來在工業發達國家相繼建成,實踐證明了他們為合理地經濟地利用垃圾資源開辟了新途徑,開創了垃圾處理領域的新天地。
我國政府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從環境、經濟、社會三個方面構成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做為基礎的環境尤其重要,對環境的保護與資源的充分利用已成為我們進行垃圾處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目前,我國城市垃圾堆存量已達60億噸,占用耕地5億平方米。全國660個城市中有200個城市陷入垃圾包圍之中。以城市人口2.6億計算,如每人每天產生1 kg垃圾,一年產生垃圾量就要近一億噸。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世界上大體形成了填埋、焚化、堆肥等一系列垃圾處置方法。在美國的垃圾用填埋法處理的占85%,焚化法處理占10%。日本國土不大,填埋法處理的只占26.9%,而焚化法處理占的61%。瑞士以焚化法為主,占53%。西歐幾個國家以填埋法為主,并多為有控制的填埋法。但這些方法都有其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