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3-31 16:20:37
近年來,在城市環境日益改善的同時,我國農村污染問題卻越來越嚴重。各種污染不僅威脅到了數億農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過水、土地污染和農產品污染等渠道最終影響到城市人口。多位農業界全國政協委員呼吁,重視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加大對農村環保的投入刻不容緩。
“當前,農村‘臟亂差’現象仍存在,不少地方生活垃圾隨意堆放,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副院長王海波委員告訴記者,在農村環境污染加劇的同時,薄弱的農村環保基礎更加讓人憂心。據近日發布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顯示,全國60萬個行政村中僅有少數開展了污染治理,大多數行政村缺乏必要的環保設施。他認為,目前國家對農村環保的資金投入還不夠,許多環保工程修建之后后續的配套措施難以持續,達不到預期效果。王海波建議,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農村生態環保多渠道投資機制,吸納社會資金用于農村環保。“在調研中,我發現一些農村生活污水管網建設滯后,污水處理設施總量不足;農村水環境治理資金投入不夠,農村水環境問題依然嚴峻。”天津市水產養殖病害防治中心副主任王玉佩委員感嘆,一些新農村建成沒多久后便污水橫流,而資金“空洞”成為治理農村環境污染的瓶頸。王玉佩建議,中央及國家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實施農村水環境專項治理工程的扶持政策,利用現有資金渠道,開展農村排水及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確保環境治理工程建得成、用得起。
此外,土壤污染防治也是委員們關注的熱點。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黃鴻翔委員表示,目前我國以占世界8%的耕地施用了世界30%以上的化肥,從而生產了占世界20%的糧食,化肥的功績不可抹殺,但過量使用的弊病也越來越明顯。
黃鴻翔說,施肥不當,如長期單施氮肥會導致耕地質量退化,包括結構破壞,土壤酸化,水、肥利用率下降,使我國化肥的有效利用率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黃鴻翔認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強有力支撐,當前應盡快改變傳統的施肥方法,引導農民通過科學施肥,在穩定提高農業產量的同時,對土壤進行保護和培肥。
“提高耕地質量的主要措施,是增加使用有機肥,合理使用化肥。”黃鴻翔說,這就需要提倡測土配方施肥,即在農業科技人員指導下科學施用肥料,依據測土結果對作物進行根部施肥和葉面施肥,實現各種養分平衡供應,達到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肥料用量和減輕對環境污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