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mes/default/public/img/qq.png)
發布時間:2011-10-20 17:16:06
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趙友山10月16日表示:國內部分地區成品油流通出現“斷油”,并已影響到
當下的秋收秋耕。國家有關部門若不及時監管,這一嚴峻態勢將引發大規模油荒的再次出現。
距10月9日國內成品油價格下調還不到10天,國內成品油供應即出現了緊張態勢,甚至有些地方已經出現了停
供、斷供。這個現象讓人很疑惑:何以一降價,就出現油荒?降價跟油荒之間到底有什么必然聯系?何以在成品
油價格上漲時,卻看不到油荒的跡象?
成品油的工業基礎地位,決定了其價格幾乎是工農業產品價格的晴雨表。降低成品油價格是民眾期盼,然而
其從理想變為現象,卻是阻力重重。拿最近一次的成品油價格下調來說,早在八九月份,國際原油價格就出現了
大幅度下跌,彼時,國內降價的呼聲就已高漲。然而中國的“三桶油”卻巋然不動,欲將高價進行到底。直到10
月9日,才慢慢吞吞地將汽、柴油價格每噸下調了300元,平均到每升也就區區0.2元到0.3元。
本以為降價為我們直接帶來了實惠,也間接地減少了相關企業產品成本,為物價的平穩甚至回落鋪平了道路
。卻不想,人們還沒來得及高興,“油荒”的喊聲已是先行高漲:浙江、內蒙古、福建、四川等地油品經營者無
法從中石油、中石化獲得正常的成品油供應……
依據經驗,“油荒”極有可能是漲價的“招呼”或者說“前奏”。那么當下的油荒,到底是成品油出現了國
內、國際供應緊張的情況,還是傲慢的壟斷企業在降價面前心有不甘,故意制造煙幕彈為緊接著的漲價造勢,甚
至是為明日的強硬“逼宮”作鋪墊呢?
一降價就“油荒”,這種極不符合市場規則的怪現象,到底是怎么回事,民眾希望有人給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