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9-20 17:22:40
警惕劣質油漆成“殺手”
根據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調查報告,耐克、阿迪達斯、李寧等多家國際國內知名服裝品牌在中國的兩家供應商
排放的工業廢水中,含有能夠干擾內分泌并影響生殖系統的環境激素類物質。這種物質學名為壬基酚(NP)的“
環境激素”,能夠刺激模擬雌激素干擾內分泌,一旦兒童咬到這些衣物,對生殖系統極具危險性。這些服裝品牌
的供應商在印染環節向中國江河排放的該物質,不僅污染了環境,還會通過食物鏈再次循環到人體內,影響更多
人的健康,甚至致癌。
在這個科技發達兼資訊爆炸的社會,幾乎每過一陣子我們就得面臨衣、食、住、行等有毒疑云的考驗。這不
,耐克、阿迪達斯、李寧、雅戈爾……一大批時尚品牌因含有毒有害物質,被拉入了黑名單的最前端的消息傳來
,立馬讓輿論陷入一陣風暴,騷動陣仗一點不亞于前段時間的肯德基“豆漿門”、達芬奇“產地門”等。
紡織產業鏈錯綜復雜
服裝產業,是一個復雜的產業,細分程度高,產業鏈涉及諸多環節。要說清楚時尚產業鏈的污染問題,就要
追根溯源。
“以棉花為例,作為天然纖維原料,在棉花種植階段噴灑殺蟲劑等農藥,就很容易使棉花受到‘污染’。合成
纖維原材料生產過程中則可能會涉及重金屬、甲醛、氯化苯酚和有機錫等有害物質/指標。
可見,時尚產業鏈上的污染防不勝防。據了解,在紡織品服裝的生產過程中,最容易“涉毒”的是染整環節
,由于其間要加入大量的化學助劑。
品牌企業的“無力”
一家北京的品牌服裝企業負責人在采訪中無奈地表示:“我們也不想像現在這樣每一款面料都要先拿去檢測
,檢測一次800元,花錢不說,還很麻煩。如果真的出現問題,再重新返廠處理或是重新找面料,所耽誤工期的損
失是難以計算的。即便如此,我們也不會在這個環節存在僥幸心理,如果衣服到商場里被檢出問題罰款是要幾萬
元的,更劃不來。”
品牌企業的可控范圍是有限的,對于上游供應商他們當然也不能夠一呼百應。更為復雜的情況是,一個供應
商通常會與幾個品牌行同時簽訂合同。因為產品周期比較短,潮流變化較快,這些供應合同有時也是短期的。所
以這種變動不居的合作關系,要想使品牌企業發揮出行業領導作用并非易事。
紡織品市場監管的“悲哀”
正是因為產業鏈的復雜和可能出現的漏洞之多,要想改變行業的“非環保”現狀,紡織品的檢測顯得尤為關
鍵,而現實也不容樂觀。
檢測標準的一元化,直接決定了監管工作無法深入。現在國內,僅限于對商場品牌服裝的有針對性抽查,對
于二三線的流通市場根本無法開展檢測和監管,這些流通領域的服裝質量更是處于“失控狀態”。
清潔業蒸蒸日上·助力國民生命健康
時尚之毒,猶如行業產業鏈中的草蛇灰線,洞穿產業鏈上各環節,鏈中環節都難脫其咎。但也大可不必談毒
色變。
衣服小物件,安全大問題,眼下看來,要肅清“時尚之毒”也好,懲戒“毒隱于衣”的責任者也罷,總之相
關部門需要先給自己清毒,在清潔生產,清潔管理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國際先進的清潔理念與清潔技術接軌,提
高國民環保意識,共同抵制污染環境行為,以實現“以人為本,推動健康”的美好愿望。
我國新興的清潔產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成為橫跨工業和服務業兩大領域的產業,產值達3200億元,并以
每年25%的速度增長,但頻頻出現的各種令人生畏的污染事件、致癌事件等等,無疑暴露出我國清潔業制度的不
完善,市場監管制度的不規范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清潔業的發展道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