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mes/default/public/img/qq.png)
發布時間:2010-12-28 09:38:50
小區6樓擦玻璃失足墜亡
從事家政服務多年、36歲的王某,平時和家人在銀川市各小區散發名片攬活,沒想到1月18日她外出干活后再也沒能回家。當日16時50分,她在銀川市中房·牡丹園小區6樓擦玻璃時,失足墜樓身亡。
和死者王某一起干活的陳女士說,當日下午,王某打電話叫她一起去牡丹園一住戶家擦玻璃。到客戶家后,她們像往常一樣開始干活,期間有說有笑,不料王某腳底一滑,不慎從6樓摔下。突發的意外讓陳女士不知所措,她急忙撥打110求助。聞訊趕到的銀川市巡特警支隊金鳳區大隊民警立刻封鎖現場。經120醫護人員診斷,王某七竅流血、右手骨折,已當場死亡。經了解,她們擦玻璃時沒有采取任何安全保護措施。
制度缺失市場混亂無序
近日,記者分別走進銀川市永安巷、新華街、南門等幾家有實體店的家政公司,發現其工作模式大都一樣:租一間幾十平方米的房子,擺一張桌子、一臺電腦,通過幾部電話聯系客戶。
據記者了解,在銀川市,由于缺乏明確的主管部門,家政市場零門檻就業,從業人員大多以家庭為單位獨自攬活。一些規模較小的家政公司為節省開支、逃避責任,一般不與勞動者簽訂合同。而找家政服務的市民也不愿簽訂協議或合同約束自己。另外,由于家政服務的雇方是家庭而非企業,勞動監察部門無法監督,加之對家政服務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來約束和規范,使得家政市場的混亂成為必然。
雇傭雙方安全意識淡薄
家住銀川市琴島家園的劉女士說,2008年春節前,她下班回家看到防盜門門縫里夾著一張家政服務名片,就打電話與對方約定了打掃衛生的時間。上門服務的是一名40多歲的婦女和兩個年輕姑娘,由于收費便宜、干活認真,劉女士已連續兩個春節前請她們來打掃室內衛生。至于是否考慮過家政人員的個人安全及雇主的財產安全問題,劉女士表示從來沒有。
從寧夏海原縣到銀川市打工的小麗告訴記者,她已從事家政服務3年了,前兩年在家政服務公司干,由于按提成拿工資,她覺得很吃虧,所以今年開始她通過到各小區散發名片自己攬活。記者問她在作業時是否考慮過自己的個人安全,小麗一臉茫然,她認為自己是熟練工,決不會發生危險。
銀川市永安巷一家政公司負責人表示,家政人員上門服務時,建議客戶與其簽訂“家庭保潔服務協議”,并注明服務期間發生意外雙方應負的責任。
銀川市一位從事家政服務6年的家政公司負責人在得知同行從高空失足墜亡后說:“如果她隸屬于家政公司,又買了保險,發生意外還能獲賠。”他說,自己的公司有近20名固定工,都購買了人身意外險,每年交納100元,保額8萬多元。在正規的家政公司,員工作業時發生意外,除客戶家窗戶不牢靠等客觀因素外,一般與雇主無關。他說,臨近春節,來家政公司找活干的以三四十歲的外地農村婦女居多,她們大都不識字,對家政服務的認識很模糊,認為能擦灰會掃地就可以,根本考慮不到怎樣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工作。為此,他們會進行一個月的上崗培訓,不斷重申到客戶家擦玻璃不得外出作業,“遇到擦不到的玻璃死角就向客戶解釋,通常都能得到理解”。
他還說,目前家政公司不斷培養人,卻又不停地流失人。一些客戶在工人上門服務時,讓工人留下聯系方式,等再次服務時便私下聯系,以低于家政公司的價格買服務。殊不知,這背后隱藏著各種風險,“散工干完活若出現問題,客戶無處去找。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客戶也逃避不了責任”。
由于家政行業零門檻就業,沒有統一的制度及價格標準,大都無序經營。在采訪中,銀川市幾家家政公司的負責人均希望有相關部門來約束和監管該行業,讓家政服務業步入正軌。
行業正規化亟待法律規范
寧夏律師協會會長賴聲洪告訴記者,由于我國尚未制定權威的家政服務法規,目前的狀況是用工模式不確定,服務標準不統一,人員缺乏基本保障,相關各方權利義務沒有明確界定,家政服務機構沒有行業自律機構,整個行業監管缺位。為了保護家政服務業經營者、消費者、服務人員的合法權益,加強家政服務行業的自律建設,促進家政服務業發展的產業化、規范化和社會化,必須通過加強立法,制定一部完整統一的家政服務法規,規范家政服務企業經營模式,明確家政服務員的法律地位和權利義務,強化家政服務機構的管理服務責任和自律要求,理順家政服務機構、家政服務員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賴聲洪說,當務之急是加大家政服務培訓力度,堅持持證上崗制度,在開展專項技能培訓的同時,加強培訓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法律法規、安全衛生等相關方面的知識。家政服務經營者、消費者和服務人員應當依據合同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訂立家政服務協議,家政服務協議的內容可以包括各方權利和義務、繳納社會保險、服務費用和支付方式、服務項目、服務地點、服務方式、服務期限、勞動條件、人身及財產安全保障、違約責任等。經營者還要為服務人員繳納保險,以有效保障服務人員和消費者雙方的合法利益。
法制日報銀川1月2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