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mes/default/public/img/qq.png)
發布時間:2010-12-02 09:26:53
“十一五”以來,在國家惠農政策和現代農業需求的雙向帶動下,安徽農業機械化水平較“十五”期間增長了60%以上,農業生產方式實現了由人畜力主導向機械主導轉變的歷史性跨越。
嚴德敏,是肥西縣嚴店鄉嚴店社區的農機大戶,這幾年他共購買了23臺聯合收割機,3臺大型拖拉機,承包了600多畝土地,拿到國家購機補貼25萬左右。
肥西縣嚴店鄉嚴店社區農機大戶 嚴德敏:“隨著國家補貼的政策越來越高,我們發展農機化信心就越來越大,幾年來雖講人累一些,但是我們的日子過得很好,生活都提高了。”
“十一五”時期,隨著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力度持續加大,安徽購機補貼資金由2004年的150萬元增加到2010年的6.5億元,極大激發了廣大農民購買和使用先進適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農業機械裝備水平實現新提高,加快了機具結構優化進程。2010年,全省擁有農機總動力5309萬千瓦,比“十五”末增長了百分之33,為農作物的適時收種、高產穩產奠定了基礎。
霍邱縣宋店鄉磚店村農機大戶 王厚云:“實現了這些機械化,我的糧食又增產又豐收,以前我1000多畝地只能收幾十萬斤稻,現在我承包都在一塊,3000多畝地,我可以收到300多萬斤稻,每畝都可以跨千斤。”
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邁上新臺階,極大增強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2007年,全省農業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2.55%,標志著安徽農業生產方式突破了人畜力為主的時代,進入了機械化生產為主導的新時代。如今,縣域內的麥稻收獲已縮短到3-5天。全省農機社會化服務呈現組織形式多樣化、服務方式市場化、服務內容專業化的特征。農機專業合作社從無到有,到今年上半年全省已登記注冊合作社820個。以跨區機收為代表的農機社會化服務模式,與家庭承包經營有機結合,解決了小規模生產的矛盾。“十一五”期間,農業機械成為農業抗旱、抗洪、抗病蟲害等抗災救災的主要力量。
安徽省農機局副局長 縱風云:“展望“十二五”,我省農機化發展,面臨著更加良好的機遇,我們要把強農惠農的政策落實好,把農民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積極性保護好、服務好,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民增收,建設現代農業,發揮更大的作用。”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