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mes/default/public/img/qq.png)
發布時間:2010-11-22 13:20:56
11月18日,羅江縣創建“五十百千環境優美示范工程”集中宣教活動在潺亭水岸旁的廣場舉行。現場人山人海,豐富多樣的節目再現了羅江人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場景,贏得歡笑一片,同時又寓意深長。現場群眾進行的測評顯示:羅江人對創建“五十百千環境優美示范工程”的知曉率為98%、參與率為86%、滿意度為92%。 從2009年3月17日300余人參加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活動啟動儀式到今年11月,一年多的時間里,羅江舉全縣之力,以全民參與的方式,著力于提高群眾幸福指數,打響創建環境優美示范縣攻堅戰。從心動到行動,從夢想到夢圓。 規劃先行 建整潔美麗幸福家園 “村村如畫,家家有余,天天和諧,人人快樂”,羅江縣委、縣政府勾勒的“幸福藍圖”呼之欲出不僅僅是GDP數據,不僅僅是家庭收入高低,而是超越經濟指標之上的對生活、對自我、對社會的滿足,進而表現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優越、治安良好等多個層面的有機協調與和諧共生。 羅江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納入全域建設“中國幸福家園”的總體框架,統一規劃、組織和實施,力爭“半年大見成效,一年形成機制,兩年全面提升”,希望通過兩年深入治理,讓羅江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人更美,讓生態宜居成為羅江的名片。 按照羅江發展規劃,到2011年底,該縣城區和80%的鎮、60%的村將達到“四化”標準(清潔化、秩序化、優美化、制度化),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生活污水處理率等指標達到西部地區領先水平。 “規劃先行的羅江在基礎設施、風貌塑造、管理制度上全面推進,取得良好效果。”前來參觀的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李又忍不住贊嘆。 盡管綜合治理成效初顯,但在建設 “中國幸福家園”宏大目標的驅使下,已經站在新起點上的羅江人更加兢兢業業地為之奮斗著。 古道白馬關、調元新風貌……沿羅江環狀交通網行進,“以縣城為中心,以鄉鎮風貌打造為節點,沿境內成綿高速、108國道輻射,覆蓋全縣109個行政村”,羅江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大框架恰如詩人的描摹“臨池洗墨,李調元一手好文章,貼著水面漸漸淡出的墨線,裝訂了一部蜀山巴水……” 這背后,是羅江縣委、縣政府在規劃下實實在在的工作。 在基礎設施上,羅江多方位籌措資金,投入7800余萬元修建縣城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投入280余萬元增添環衛基礎設施,包括掃地車、垃圾清運車、灑水車、電瓶垃圾車、果皮箱、垃圾桶等…… 在風貌塑造上,改造國道108線、成綿高速公路、羅桂路、羅慧路、羅安路、羅綿路風貌塑造工程近30萬平方米,規范萬安路、金雁路、紋江路等兩側店招店牌210家,塑造出一街一特色、一幢一景觀的城市容貌…… 截至10月底,羅江共清理亂搭亂建250處,清理“牛皮癬”69200余處,整治占道經營2930余處,規劃停車標線4300平方米…… 人人參與 共享出入大同生活 羅江遵循的理念,是通過堅定一種信念鳳凰涅槃,凝聚一種人氣近悅遠來,形成一種合力眾志成城,取得一種效果出入大同。而做到這一切,群眾的參與是關鍵。 羅江縣委書記盧也表示,以幸福為元素,和諧為主線,民主自治為途徑,是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環境治理要打一場人民戰爭,就要“入村、入戶、入腦、入心”,要以群眾為主體,以鄉鎮為載體,以政府為主導,以市場為主營,骨干帶動,全員發動。 11月18日,集中宣教活動現場,羅江縣公布了群眾選出的“十大不文明行為”。原來,羅江縣文明辦按照創建“五十百千環境優美示范工程”示范縣城的有關要求,在全縣機關干部、學生、村(居)民中組織展開了“十大不文明行為”評議活動,共發放調查表3800份,回收有效調查表2831份,經過統計,最終在35個備選項中評出了 “羅江縣十大不文明行為”。發放調查的目的不僅是評選本身,而是為喚起大家參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熱情。10月15日,羅江縣200余名師生走上街頭,勸導人們規范日常行為,同時發放相關的宣傳材料,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光。 一年多來,這樣的活動在羅江是常態…… “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難,最難是在如何發動老百姓參與。”慧覺鎮副鎮長文均深有感觸。慧覺的做法是將環境治理與老百姓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在該鎮的四級聯創機制中,“鎮聯村、村聯組、組聯村民代表、村民代表聯系農戶”的模式,暢通了村民反映問題的渠道,做到了隨時反映隨時有人來解決,實現了清掃、保潔、監督的無縫對接與覆蓋。 “激發居民自我管理意識,讓居民自己管理小區。”羅江縣民政局局長曾勇表示。靠著廣大干部和群眾自己的力量,羅江縣萬安鎮富樂社區的德信佳苑一改持續10年臟、亂、差的生活環境,為羅江縣城為數眾多的非物業管理的舊居民小區環境治理提供了鮮活樣本。 蟠龍鎮鳳雛村村支書鄧典才說:“現在大家都曉得垃圾要集中堆放,自行車、摩托車要停進車棚,家禽糞便要及時清除……”原來今年5月中旬,鎮上找來專門的培訓機構,進行首期7天的“新公民培訓”。培訓分3期進行,充分讓農民明白為什么要愛護環境。 機制保障可以復制的羅江經驗 今年7月21日,全省新農村建設成片推進工作現場會在羅江縣召開,白馬關鎮鳳雛村、萬安鎮芒江村、蟠龍鎮寶峰村新農村試點建設,大大優化了環境,受到了與會150多名代表的充分肯定和贊賞。 羅江縣以建設“中國幸福家園”為目標,建立健全五大機制,全縣城鄉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作為一個丘區小縣,羅江在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上的三大經驗可以復制。 城區清掃保潔工作市場化運作機制。在羅江,政府與保潔公司簽訂了責任書,對縣城實行16-18小時無縫隙保潔,確保定人、定位、定時、定查的“四定”管理落實到位。保潔工作新模式轉變了環衛所工作人員的職責,由原來縣城環境清理者變成了保潔工作監督員,解決了環衛所人力缺乏的問題。同時公布的舉報電話,將縣城保潔工作完全置于市民監督之下,促進了縣城保潔工作的有序開展。 垃圾處理機制。在垃圾運輸上,羅江全域實現生活垃圾“村收、鎮集、縣處理”,在全省率先實施全域覆蓋的垃圾收集處理體系,一改“垃圾處理靠風刮、污水處理靠蒸發”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同時,垃圾生態回歸機制也正在加強。目前正在鄢家鎮長堰村、萬安鎮芒江村、蟠龍鎮寶峰村進行農村垃圾生態處理模式試點工程。“統一收集、集中分類、生態處理”的農村垃圾生態處理模式降低了農村垃圾處理成本,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這一創新模式得到了省上有關部門的首肯,開始在現實中展現活力。 公民文明素質培訓機制。全省首個新公民素質培訓基地在羅江縣白馬關鎮建立,農民學習文化禮儀知識,學以致用,改掉生活陋習,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如今,景區居民禮貌用語多了,古鎮街道更干凈了,居民家庭的家具設備擺放更整齊、居民的產業更豐富、居民的服務態度更熱情,呈現出“出入畫,入有余,大和諧,同快樂”的幸福畫卷。
著力于提高群眾幸福指數,羅江舉全縣之力,以全民參與的方式,打響創建環境優美示范縣攻堅戰。從心動到行動,從夢想到夢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