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mes/default/public/img/qq.png)
發布時間:2010-11-03 14:45:01
1月28日上午,恩施市勞動就業服務中心人聲鼎沸,暖意融融,州、市勞動就業部門聯合舉辦的就業援助月暨“送崗位進社區”供需洽談會在此舉行。
家住新建街二巷的下崗職工冉兵決定到洽談會上碰碰運氣。如今,像她這樣年屆四十,學歷又不高的下崗工人,已經很難找到心儀的工作。
上午10時許,洽談會現場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帶著求職意愿的求職者和不同用工需要的單位招聘人員將整個中心大廳擠得水泄不通。經過數次接洽溝通,冉兵終于與恩施市一家事業單位簽訂了意向協議。工作有些辛苦,工資也只有600多元,但用人單位提出將為其提供社保等福利,這讓冉兵感到非常滿意。當日,205名求職者像冉兵一樣找到了中意的工作并簽訂了意向協議。
來自勞動部門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當日,93家單位進場招聘,提供各種崗位1000多個,參加招聘會的進場人數近千人。
供需洽談 雙向選擇
此次洽談會只是全州就業援助月暨“送崗位進社區”活動的眾多內容之一。
1月13日,全州2010年就業援助月暨“送崗位進社區”活動啟動。在接下來一個月時間內,千余就業困難人員將獲得勞動就業服務部門的就業和創業援助。
和以往諸多大型招聘會不同的是,此次洽談會提供的大多是保潔、門衛一類條件寬松、對學歷要求較低的工作崗位,現場提供的千余崗位中,有近900個和保潔、門衛、服務員等工作有關。
這也符合就業援助月暨“送崗位進社區”活動的初衷。按照部署,此次活動主要援助對象為未就業和未享受扶持政策的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殘疾登記失業人員、大齡失業人員、連續失業1年以上的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生活困難的失地農民等,這幾類人員大多學歷較低、年齡偏大,很難從事要求較高、工序復雜的工作。
“活動主要針對的就是就業困難人員。提供的崗位如果對學歷、年齡等條件要求高,顯然不能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真正的幫助。”州勞動就業局副局長朱于飛告訴記者。
“此外,供需洽談的形式,是供需雙方的雙向選擇,可以增加就業的合理性和成功率。”朱于飛說。
社區在行動
實際上,這并不是就業援助月暨“送崗位進社區”活動舉行的第一場招聘會。此前,在全州廣大社區,以居委會為平臺的小型供需招聘會已呈遍地開花之勢。
姚曉明是恩施市舞陽街道辦事處舞陽大街社區居委會的老住戶。2000年,一直在恩施市齒輪廠上班的姚曉明和妻子雙雙下崗,生活失去著落,成了社區居委會重點幫扶對象。
最近,通過居委會的牽線搭橋,姚曉明被安排到社區內某商品房小區從事保安工作,月收入600余元。
“社區居委會又是援助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平臺。”舞陽大街社區居委會主任黃銳向記者表示,這位剛上任1年的居委會主任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社區勞動就業服務站站長。
在舞陽大街社區“送崗位進社區”活動聯系冊上,登記著百余個就業困難人員和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105個工作崗位。“居委會不定期把聯系冊上的就業困難人員和用人單位集中到一起,給雙方提供洽談的平臺。”黃銳說。
“目前,社區一級仍然是此次援助活動的主要平臺。”朱于飛介紹,在此次活動中,除了州、縣勞動就業部門提供的少數公益崗位外,絕大多數就業援助的崗位將由社區一級來聯系、接洽。
建立援助長效機制
我州究竟有多少就業困難人員,這是一個很難精確統計的數字。失地農民、水庫搬遷戶,每年都會有新增的就業困難人員。
由此看來,我州援助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任重道遠。
寄希望于一個短期性的活動解決全州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問題顯然是不現實的。“關鍵還在于建立一個援助長效機制。”朱于飛說。
要建立援助長效機制,合理的考核獎懲制度、常規的政策法規等應包括在內。此外,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工作者的主力軍作用尤其值得重視。
不難發現,在姚曉明成功就業的背后,是一個龐大就業服務網絡的支撐。
目前,我州多級就業服務網絡已經形成,所有就業信息都能在網絡內得到及時傳遞,而社區居委會正是最重要的信息收集者之一。
“社區內哪個人失業了,通過社區居委會,都能及時了解到。”黃銳表示,目前社區都設立了協管員等公益性崗位,這讓居委會可以更加快速地了解到轄區內居民就業、失業信息。
與此同時,社區居委會在日常工作中,與轄區內單位聯系頻繁,能及時地了解到轄區內單位的用工需求,并收集傳達給上級勞動就業部門和就業困難人員。
“大力挖掘就業崗位,組織轄區失業人員就業,最基礎的依托,還是社區。”朱于飛說。